一起学党史 ⑪ 一罐食盐见证党的初心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13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校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一起学党史”专栏,持续推送党史故事100篇,与大家一起学习党史知识,重温历史伟业,感悟思想伟力,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罐食盐见证党的初心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后强调,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

    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只棕色陶罐,里面装的是已经发黑结晶的食盐。这一陶罐的食盐,是井冈山斗争艰难岁月的历史见证,也是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为了革命的胜利同甘苦共命运的生动体现。

    曾有一对爷孙在陶罐前驻足。

    “这罐盐,是咱们家的传家宝。”爷爷李球德指着盐罐,骄傲地说,“你老爷爷当年留着这罐盐不舍得吃,在咱们家后山埋着。”

    “爷爷,盐有什么舍不得吃的?”6岁的孙子问。

    李球德讲起这罐盐背后的故事。

    1927年,为了将红军困在山上,敌人在井冈山各个要道拦路设卡,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他们在上下山的所有通道设卡审查,严加封锁盐、药等必需品,致使食盐成为当时井冈山最匮乏的物资。因为缺盐,根据地群众常常出现眩晕、昏厥、身体浮肿等不良症状;因为缺盐,红军指战员体质明显下降,部队战斗力大幅削弱。盐的问题让整个根据地陷入了极大困境。

    为了盐,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上下一心,患难与共,当时的名言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许多群众从舌尖上省下盐来,自发送给前线战士。战士们也常常将缴获的食盐分发给当地群众。

    1928年冬,井冈山上的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内热闹非凡,群众们脸上洋溢着过年般的喜悦,原来是他们领到了红军在打土豪中缴获的食盐,李球德的爷爷,也是盐罐的主人——李尚发也分到了一份。但回到家与家人商议后,他决定将这罐珍贵的食盐保存起来。因为他知道几十里外的井冈山前线正缺盐,这些盐不知何时就能派上用场……

    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红军主力决定向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则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失守了。李尚发担心这罐珍贵的食盐落入敌手,便将它密封好,悄悄埋在自家屋后的树洞里,并做好标记。之后,李尚发带着家人躲进了深山,一边坚持战斗,一边等待红军归来。

    此后,劫后余生的李尚发回到家中,默默守护着这罐食盐。这罐盐在树洞里,一藏就是31年。

    “直到1959年建博物馆时,你老爷爷才跑到后山把盐挖出来,连同缝在我爸爸帽子里红军发的那枚银元,一起捐到这里了。”

    原来,1959年,刚刚成立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正在征集文物,闻知消息的李尚发决定将它捐献出来。同时,他还自发做起了茨坪革命旧址群的义务讲解员,以切身经历讲述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动人故事。

    “爷爷,盐放了这么多年,已经没有味道了吧。”小孙子的话把李球德逗乐了。

    “谁说这盐没味?你看,到咱们井冈山来参观的这么多叔叔阿姨,见到这罐盐,就能想到当年红军和咱们先辈艰苦奋斗的故事,这是不一样的味道。”

    如今,这罐食盐早已结晶,不能食用,但其中蕴藏的军民情谊,验证着那段峥嵘岁月人民军队的初心和军民的鱼水关系,诉说着井冈山这块革命圣地上演过的牺牲与奉献,苦难与荣光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红军发的一罐盐,埋藏了31年——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

编辑:李晓霞

Baidu
sogou